一般而言,關于企業稅務審計的開展過程,大致按照以下步驟進行:
一、收集、整理納稅人信息資料。包括:基本信息(如納稅人成立、開業時間、合同、章程等。).納稅人財務制度(包括財務管理制度、資產管理辦法等。)和財務報表、納稅申報表等材料。
二、審計項目的分析與評價。運用分析復核方法,對涉及各種稅種的審計項目進行趨勢、比率和比較分析,找出可能出現問題的領域,為確認重點審計項目提供依據。
三、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的分析和評價。向納稅人發出《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問卷調查表》,或向納稅人提問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的相關問題,分析評價納稅人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、完整性和準確性,為建立重點審計項目提供依據。
四、確定審計項目。通過以上數據的收集、整理和分析,擬定審計項目、審計覆蓋率和重點,詳見《審計項目確認工作底稿》。
五、編制審計計劃。根據確定的審計項目,編制詳細的審計程序,完成審計程序表;合理分配.組織人員,明確分工,做好時間預算。
六、發出《審計通知書》。根據上述計劃和安排,填寫《稅務審計通知書》,至少提前三天通知納稅人要進行審計的內容、具體時間、地點、審計人員需要審計的相關納稅材料和要求納稅人配合的事項。
七、現場實施階段。具體審查納稅人單位的稅務狀況和各種稅務報表,詳細記錄期間發現的問題。
八、匯總整理。根據審計中發現的問題,按稅種匯總,及時整理審計工作底稿,完成稅務審計表,形成初步審計意見。
九、與被審計納稅人交換審計意見,出具最終版本的稅務審計報告。
至此,企業稅務審計流程基本完成!